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09:52:09   浏览:99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


(2004年3月8日国务院文件国函[2004]18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文化部:

  你部《关于报请批准〈中国对外演出中心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转企改制和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实施方案〉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章程〉的请示》(文政法报〔2004〕24号)收悉。现就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中国对外演出中心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转企改制和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实施方案》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章程》。

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在文化部原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对外演出中心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主要成员单位包括19个全资企业、2个控股企业和1个参股企业。工商总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组建后,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进行改组和规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组织来华或出国演出、展览,影视产品策划、设计、制作和播放,艺术品、文化用品、舞台设施、音视频设备销售,演出服饰设计、制作和销售,艺术品鉴定、销售、拍卖和复制,艺术品、文化产品进出口等业务。集团公司经营报纸、期刊、图书和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电视业务经营以及成立中国文化出版社等问题另行研究并按程序报批。集团公司注册资本暂定为人民币1亿元。实有国有资本数额,待公司成立后,由财政部会同你部另行核定。组建集团公司要进行有关资产评估和审计验资工作。

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105号)中“授权经营试点企业原有行政管理和党的领导关系不变”的规定,在5年试点期内暂由文化部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有关文化资产管理新规定出台前,国务院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出资人,授权财政部依法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监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报财政部审批。财政部应切实加强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国有资产的监管,集团公司任命负责人和决定资产重大项目应听取财政部的意见。集团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五、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对所属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以下简称有关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行使出资人权利,对有关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集团公司依法自主进行各项经营活动。

六、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在保证有关企业合法权益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可依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集中部分国有资产收益,用于国有资本的再投入和结构调整。集团公司要进一步规范与有关企业的关系,充分调动有关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资产与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集团公司为完成国家任务所需的资源和生产经营条件,凡属国家统一配置范围内的,均在国家相应计划中实行单列,并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实施。集团公司成立后,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有关企业实行的原有优惠政策保持不变,同时按照国办发〔2003〕105号文件的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八、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发展战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加速结构调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精干高效、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机构。

  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积极支持。你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与协调,确保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组建工作顺利进行。《中国对外演出中心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转企改制和组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实施方案》由你部根据本批复精神,作必要修改后印发。《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章程》由你部会同财政部印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关于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的减免税实行按指令性计划办理的通知

国家计委 海关总署 等


国家计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关于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的减免税实行按指令性计划办理的通知
国家计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



为贯彻国务院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加强税收管理的精神,现对现行的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减免进口关税、产品税(或增值税)办法作如下补充通知:
一、严格控制技术改造项目的减免税范围。在(83)财税字等30号、(87)署税字第1080号等文件规定范围,并在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以后,正式列入国家下达的技术改造投资指令性计划规模内的技术改造引进项目,才能享受减免税待遇。凡未列入国家下达的技术改造投资
计划规模内的引进项目(以租赁方式技术改造引进项目除外)及国发〔1988〕64号《国务院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压缩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的通知》附件中所列的停建项目(工程),一律不得享受减免税待遇。一九八八年已批准的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符合技术改造减免
税规定而引进的设备在一九八九年到货安装的,各地方、各部门应将其纳入一九八九年技术改造指令性计划规模内,一并按附件一样式出具减免税证明。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各部门应在国家计委下达的投资规模内认真编好技术改造计划,在引进项目中对进口设备要严格控制,列入引进计划的应是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的关键设备,能采用国产设备的尽量不进口,并于每年四月将国家下达的年度技术改造投资计划规
模内的引进项目计划按附表一要求报国家计委、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局备案(如确需补充的引进项目计划,可在十月底以前报送),同时分别抄送主管海关,并将减免税的情况按附表二要求于每季度过后十五天内汇总报国家计委、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局备查。
三、各主管海关一律凭各地方、各部门出具的减免税证明书(见附件一),并经审核确属投资计划规模内的项目,才予办理减免税手续。对按规定需进行“统一归口、联合对外”的项目,各地区、各部门应首先按国发〔1985〕90号文件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方能出具减免税证明,
凭行业归口部门加盖“统一归口、联合对外专用章”的证明和减免税证明办理减免税手续。
四、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减免税的审定工作委托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委(计经委)与各主管海关、税务局(或直属进出口税收管理处)共同负责。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减免税的审定工作委托各市经委(计经委)、项目所在地海关、市税务局(
或直属进出口税收管理处)共同负责。其它开放市、县审定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减免税的权力委托所属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委(计经委)、税务局(直属进出口税收管理处)、项目所在地海关共同负责。各地方、各部门不得把权力扩散或层层下放,已经扩散和下放的必须
立即收回。
五、各部门应指定一个主管技术改造的综合司(局)归口办理本部门直属企业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的减免税手续,不得为非直属企业出具减免税证明。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名单见附件二)的投资计划规模内的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减免税证明手续,由各企业集团向国家计委提出申请,国
家计委技改司负责办理。
六、对地方、部门违反规定给未列入技术改造投资指令性计划规模内的引进项目和非技术改造项目出具减免税证明的,一经发现,取消其审定权并追回不应减免的税款。
七、过去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减免税的规定与本文件有抵触的,均以本文件规定为准。
附件一:项目列入技术改造计划证明书
编号:
申请单位名称:
技改项目名称:
进口设备如下:
-------------------------------
货 名 |单 位|数 量|单 价|合同总金额 | 合同号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
合 计 | | | | |
-------------------------------
本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 万元已列入本年
技术改造投资计划规模内。
签发单位盖章
一九 年 月 日
主送海关 海关
-------------------------------
注:本证明如一页填列进口设备不够用,可另加页。
附件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名单
1.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
2.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
3.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
4.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公司
5.上海电气联合公司
6.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
7.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8.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
9.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司
10.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
11.长江计算机(集团)联合公司

附表一:一九 年技术改造引进项目计划
填报单位: 单位:人民币万元
外汇万美元
---------------------------------------------------------
|项目|引进单|引进|生产能力|引进|项目|项目|累 计|19 年|19 年| 资金来源 |项目建议书或可
序号|名称|位和地|内容| 或 |别国|总投|总用|完 成| | |-------|行性研究报告批
| |点 | |经济效益| |资额|汇额|成交额|成交额 |用汇额 |外 汇|人民币|准机关、文号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填报

附表二:年第 季度审批技术改造引进项目
减免税情况汇总表
部门或省、市名称: 制表 年 月 日
------------------------------------
序号|项目名称|申请企业| 签发证明 |进口设备|外汇金额 |减免税
| | |所依据的计划| 台数 |(万美元)|金 额
| | | 或批文 | | |(万元)
--|----|----|------|----|-----|-----
|总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联系人: 电话:



1989年2月22日

德阳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


德阳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经济普查,确保经济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四川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及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普查办法。
  第二条 经济普查的目的。为全面掌握我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市、县两级经济普查数据库及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各级政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第三条 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如实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普查表,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
  第五条 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做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配合做好经济普查。
  第六条 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原则上我市各级政府经济普查经费总预算不得低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经费预算,且2004年度实际拨付到位不得低于总预算的60%。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第七条 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个体经营户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0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3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
  第八条 经济普查工作分为五个阶段。2004年12月底前为准备阶段;2005年1月至5月为填报阶段;2005年2月至8月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2005年9月至2005年底为数据评估和发布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上半年为资料开发应用、工作总结和评比表彰阶段。个体经营户的普查登记在2004年11月底以前完成。
  第二章 普查对象、范围和方法
  第九条 德阳市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以及从事农林牧服务业的法人单位。
  第十条 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列的具体行业范围是: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第十一条 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第三章 普查表式、主要内容和标准
  第十二条 按照经济普查对象的不同,分为法人单位调查表、产业活动单位调查表和个体经营户调查表。
  第十三条 经济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第十四条 经济普查采用国家规定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目录。
   第四章 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德阳市人民政府设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四川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有关经济普查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普查方案和组织实施普查工作。
  第十六条 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设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市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当地的普查工作。
  第十七条 市级各有关部门设立经济普查机构,负责完成市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普查任务。
  第十八条 大中型企业应设立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本单位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第十九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要聘用或抽调具有一定经济和统计业务素质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第二十条 聘用人员应当由普查机构支付劳动报酬。抽调人员的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由原单位支付,在普查工作期间,普查办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返回原单位纳入本人年度考核,普查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一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核后,颁发普查指导员或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在执行普查任务时,应当主动出示证件。普查员负责组织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检查普查员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有权查阅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普查有关的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等相关原始资料及有关经营证件;有权要求普查对象更正其普查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在经济普查登记前,各类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应做好整理有关资料、健全统计台帐等基础工作。
  第二十四条 经济普查的准备阶段必须进行单位清查。各级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检、建设、卫生、教育、运管以及其他具有单位审批权的部门,负责向同级经济普查机构提供其审批或登记的单位资料,并做好单位清查工作。各县(市、区)经济普查机构以本地区现有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结合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资料,按普查小区逐一核实清查,形成经济普查单位名录。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区)经济普查机构按照清查形成的经济普查单位名录,做好普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录入和上报工作。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普查表,并负责组织其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填报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
  第五章 数据处理和数据质量控制
  第二十六条 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市、县两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区)要建立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责任制,由各专业分工负责。市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向县(市、区)提供数据处理标准和程序。县级普查机构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直接对基层普查表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统一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等要求上报普查数据。
  第二十八条 数据处理结束后,市、县两级普查机构要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入库工作,建立起经济普查数据库和基本单位名录库。
  第二十九条 各县(市、区)普查机构要根据全市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制定本级、本专业的质量控制办法,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质量控制工作要贯穿于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清查摸底、普查登记、复查、审核、数据处理等全过程。
  第三十条 市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抽查工作。抽查结果将作为考核各级经济普查工作和数据质量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经济普查数据的评估、公布及资料管理和开发利用
  第三十一条 各县(市、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要成立数据质量评估小组。吸收本地区熟悉经济情况的领导和各行业的有关专家,对分行业的普查有关数据及总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
  第三十二条 各县(市、区)经济普查机构对外发布本级的普查公报时,必须报上市经济普查机构核准。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公布普查数据。
  第三十三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要认真做好对普查资料的装订、移交和保存、管理工作。严防普查获得的国家秘密和被调查者的商业秘密泄露。
  第三十四条 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 经济普查公报发表后,各级普查机构要利用多种形式,为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普查信息和咨询服务。要发动和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统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经济专家、学者等,对经济普查取得的宝贵资料进行开发利用。
  第七章 表彰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 对在经济普查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各级普查机构或报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经济普查行为的经济普查对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对经济普查中单位和个人违法行为的检举和监督,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统计 普查 实施办法 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德阳军分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11月10日印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印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