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7:55:13   浏览:99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

民政部 财政部


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

民发〔2009〕1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
  经研究,决定从2009年10月1日起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后的标准见附表。
  二、各地要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适当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其生活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中央财政在现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70元。
  三、各地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不高于十级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的原则,调整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标准不低于70元。中央财政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9个省(直辖市),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80元;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20元;对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60元;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200元。
  四、对在农村的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提高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70元,达到每人每月200元。中央财政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9个省(直辖市),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80元;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20元;对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60元;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200元。
  五、对不符合评残和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条件,但患病或生活困难的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的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以及其他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提高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70元,达到每人每月200元。中央财政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9个省(直辖市),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80元;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20元;对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60元;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200元。
  六、对建国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调整生活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70元,补助标准调整为:1937年7月6日前入党,达到每人每月370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入党的,达到每人每月310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入党的,达到每人每月230元。已享受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老党员,不执行上述补贴标准,仍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发给生活补贴。已对老党员实行定额补贴的地方,补贴标准低于上述标准的,按照补差原则发给补贴;补贴标准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补贴标准发给补贴。中央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7省(直辖市),按上述补助标准的25%安排补助资金;对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按上述补助标准的50%安排补助资金。
  七、此次调整所需中央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核拨专款另行下达。地方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落实地方应安排的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及时、准确、足额地把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发放到优抚对象等人员手中。
  附件1.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表
    2.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表
    3.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

                           民政部 财政部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附件1

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表

(从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    单位:元/年

残疾等级
残疾性质
抚恤金标准

一级
因战
26080

因公
25250

因病
24430

二级
因战
23600

因公
22360

因病
21530

三级
因战
20700

因公
19460

因病
18220

四级
因战
16970

因公
15320

因病
14080

五级
因战
13250

因公
11590

因病
10760

六级
因战
10350

因公
9800

因病
8280

七级
因战
7870

因公
7040

八级
因战
4970

因公
4550

九级
因战
4140

因公
3310

十级
因战
2900

因公
2480



附件2
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定期抚恤金标准表

(从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  单位:元/年

   
  烈属
  因公牺牲军人遗属
  病故军人遗属

  城镇
  7940
  7110
  6690

  农村
  4760
  4550
  4350




附件3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
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表

(从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   单位:元/年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
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
  红军失散人员

  18080
  18080
  782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废止)

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

1997年8月18日经第12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船舶在航行和停泊时配有足以保证船舶安全的船员,保障水上人命、财产的安全,防止水域环境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我国已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所有航行国际航线、200总吨或750千瓦以上航行国内沿海航线、50总吨或36.8千瓦以上航行国内内河航线的中国籍机动船舶。
除本规则第六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三章、第四章的规定外,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均适用于500总吨以上航行中国管辖水域的外国籍船舶。
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是全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管理的主管机关。
各港务(航)监督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管理工作。
第四条 航行中国管辖水域的外国籍船舶应持有船旗国政府主管机关签发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或等效文件。

第二章 最低安全配员原则
第五条 确定船舶最低安全配员应综合考虑船舶的种类、尺度、构造、技术设备、主机功率、航区、航程、航行时间等因素,并应充分注意到船员的值班和休息制度。
第六条 船舶在航行期间,应配备不低于按本规则附录1、附录2、附录3所确定的船员构成及数量。
高速客船的船员配备应不低于《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
本规则附录1、附录2、附录3列明的减免规定是根据各类船舶在一般情况下制定的。港务(航)监督在核定具体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数额时,如认为配员减免后无法保证船舶安全时,可不予减免或不予足额减免。
第七条 船舶在停泊期间,应配备足够的并具有熟练操作能力能够保持船舶及相关设备安全有效运转的船员。且无论何时,船长和大副、轮机长和大管轮不得同时离船。
第八条 本规则规定的船舶配员是保证船舶安全操作所必须的最低数额。因生活保障、维修保养、装卸货物或劳动保护等需要可以增加船员,但船上总人数不得超过救生设备的定员。

第三章 证 书
第九条 船舶应持有相应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并存放在船备查。
第十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与船舶国籍证书有效期的截止日期相同。
第十一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编号使用与船舶国籍证书相同的编号。
第十二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格式按航行国际、国内沿海、国内内河航线船舶分为三种,其具体格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制定。
第十三条 国际航行船舶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应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填写;国内航行(包括沿海和内河)船舶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用中文填写。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内所有英文文字一律使用大写字母;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发证日期及有效期亦用阿拉伯数字以年、月、日表示。
第十四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不得伪造、涂改,污损不能辨认的视为无效。

第四章 申请与审核发证
第十五条 申请核发《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应由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向船舶的船籍港港务(航)监督递交申请书。
第十六条 递交申请书时,应交验下列有关证书或文件:
(一)航行国际航线的船舶
1、船舶国籍证书;
2、轮机入级证书;
3、港务(航)监督认为需要的与本规则第五条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料。
(二)航行国内(包括沿海和内河)航线的船舶
1、船舶国籍证书;
2、船舶检验证书簿;
3、港务(航)监督认为需要的与本规则第五条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 在境外建造与购买的船舶,船舶所有人应持有效的船舶证书和相关资料的副本(复印件)到预定的船籍港港务(航)监督申请办理《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第十八条 港务(航)监督在接到申请人的申请书后,根据本规则第二章的原则以及本规则附录1、附录2、附录3或《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和船舶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应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核发《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在上述期限内通知申请人。
第十九条 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在《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15日以前,持原证书或证书副本和第十六条所列的有关证书及相关资料,到船籍港港务(航)监督换发证书。
第二十条 证书污损不能使用的,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船籍港港务(航)监督申请换发;证书遗失的,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书面述明理由,附具有关证明文件,向船籍港港务(航)监督申请补发。
第二十一条 船舶状况发生变化需改变证书所载内容时,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船籍港港务(航)监督重新申请核发证书。
第二十二条 船舶申请核发、补发、换发证书,应按《水上安全监督收费项目及标准》的规定交纳费用。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各港务(航)监督负责对本辖区内船舶的配员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船舶在办理进出港手续时应交验《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第二十五条 船舶未持有《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或实际配员低于《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要求时,对中国籍船舶,港务(航)监督应禁止其离港直至船舶配员满足要求;对外国籍船舶,港务监督应要求船方按《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要求配齐人员或由其船旗国主管当局对其实际配员作书面认可,否则禁止其离港。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港务(航)监督机构对船舶处以5000至10000元罚款,且对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00至500元罚款:
(一)未持有或持有失效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二)伪造或涂改《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统一印制。
第二十八条 本规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则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交通部安全监督局1992年8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行国际航线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表》(安监字〔1992〕171号)同时废止。

附录1 海船甲板部、轮机部和客运部最低安全配员表
------------------------------------------------------------------------
| 甲板部
|----------------------------------------------------------------------
| |船舶吨位(GT) |一般规定 |
| |拖轮功率(KW) | |
| |------------------------|--------------------------------------|
| |3000GT及以上 |船长、大副、二副、三副各1人 |
| | |水手3人 |
| | | |
| |------------------------|--------------------------------------|
|一|500GT及以上 |同3000GT及以上船舶 |
| |至未满3000GT | |
| | | |
| |------------------------|--------------------------------------|
|般|未满500GT |船 长1人 |
| | |值班驾驶员2人 |
| | |水 手3人 |
| | | |
|船|------------------------|--------------------------------------|
| |500GT及以上 |(1)同3000GT及以上一般船舶; |
| | |(2)配有与救生艇数量相等的持有 |
| | |救生艇员证书的人员(不包括船长 |
|舶| |和大副) |
| |------------------------|--------------------------------------|
| |未满500GT |(1)同未满500GT一般船舶; |
| | |(2)配有与救生艇数量相等的持有 |
| | |救生艇员证书的人员(不包括船长 |
| | |和大副) |
|--|------------------------|--------------------------------------|
| | |3000KW及以上|同3000GT及以上一般船舶 |
| | | | |
| | |------------------|--------------------------------------|
|拖|海上|750KW及以上 |同500GT及以上至未满3000GT |
| | |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 | |------------------|--------------------------------------|
| | |未满750KW |同未满500GT一般船舶 |
|轮|----|------------------|--------------------------------------|
| | |750KW及以上 |船长或驾驶员1人,水手2人 |
| |港内|------------------|--------------------------------------|
| | |未满750KW |船长或驾驶员1人,水手1人 |
------------------------------------------------------------------------
|----------------------------------------
| |
|--------------------------------------|
|减免规定 |
| |
|--------------------------------------|
|航程不超过300海里或 |
|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36小时, |
|可减免三副和水手1人 |
|--------------------------------------|
|(1)同3000GT及以上船舶; |
|(2)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可再减免二副 |
|--------------------------------------|
|(1)连续航时间不超过24小时, |
|可减免水手1人; |
|(2)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可再减免值班驾驶员1人 |
|--------------------------------------|
|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可减免三副和水手1人 |
| |
| |
|--------------------------------------|
|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可减免值班驾驶员和水手各1人 |
| |
| |
|--------------------------------------|
|同3000GT及以上一般船舶,但只考 |
|虑连续航行时间 |
|--------------------------------------|
|同500GT及以上至未满3000GT |
|一般船舶,但只考虑连续航行时间 |
|--------------------------------------|
|同未满500GT一般船舶 |
|--------------------------------------|
|无 |
|--------------------------------------|
|无 |
|----------------------------------------
------------------------------------------------------------------------
| 轮机部
|----------------------------------------------------------------------
| |主推进动力装置(KW) |一般规定 |
| |------------------------|--------------------------------------|
| |3000KW及以上 |轮机长1人 |
| | |大管轮1人 |
| | |二管轮1人 |
| | |三管轮1人 |
|一| |机 工3人 |
| | | |
| | | |
| | | |
| | | |
| |------------------------|--------------------------------------|
|般|750KW及以上 |同3000KW及以上船舶 |
| |至未满3000KW | |
| | | |
| |------------------------|--------------------------------------|
|船|未满750KW |轮 机 长1人 |
| | |值班轮机员2人 |
| | |机 工3人 |
| | | |
|舶| | |
| | | |
| | | |
| | | |
| | | |
|--|------------------------|--------------------------------------|
| |3000KW及以上 |同3000KW及以上一般船舶 |
|客|------------------------|--------------------------------------|
| |750KW及以上 |同750KW及以上 |
| |至未满3000KW |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船|------------------------|--------------------------------------|
| |未满750KW |同未满750KW一般船舶 |
|--|------------------------|--------------------------------------|
| | |3000KW及以上|同3000KW及以上一般船舶 |
| | |------------------|--------------------------------------|
|拖|海上|750KW及以上 |同750KW及以上 |
| | |至未满3000KW|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 | |------------------|--------------------------------------|
|轮| |未满750KW |同未满750KW一般船舶 |
| |----|------------------|--------------------------------------|
| |港内|不分等级 |轮机长或轮机员1人,机工1人 |
|----------------------------------------------------------------------
| 客运部
|----------------------------------------------------------------------
|按船舶载客定员,每40名乘客配客运部人员1名,但航程不超过30海里或航
|的,可按第80名乘客配客运部人员1名。
------------------------------------------------------------------------
|----------------------------------------
| |
|--------------------------------------|
|减免规定 |
|--------------------------------------|
|(1)航程不超过300海里或连续航行 |
|时间不超过36小时,可减免三管轮 |
|和机工1人; |
|(2)AUT--0自动化机舱可减免二管 |
|轮、三管轮和机工2人; |
|(3)AUT--1自动化机舱可减免三管轮|
|和机工2人; |
|(4)MCC或BRC半自动化机舱可减免|
|机工2人 |
|--------------------------------------|
|(1)同3000KW及以上船舶; |
|(2)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可再 |
|减免二管轮 |
|--------------------------------------|
|(1)连续航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可减 |
|免机工1人;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 |
|小时,可再减免轮机员1人; |
|(2)AUT--0自动化机舱可减免值班轮|
|机员2人和机工2人; |
|(3)AUT--1自动化机舱可减免值班轮|
|机员1人和机工2人; |
|(4)MCC或BRC半自动化机舱可减免|
|机工2人 |
|--------------------------------------|
|同3000KW及以上一般船舶 |
|--------------------------------------|
|同750KW及以上 |
|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
|同未满750KW一般船舶 |
|--------------------------------------|
|同3000KW及以上一般船舶 |
|--------------------------------------|
|同750KW及以上 |
|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
|同未满750KW一般船舶 |
|--------------------------------------|
|无 |
|--------------------------------------|
| |
|--------------------------------------|
|行时间不超过3小时 |
| |
|----------------------------------------
注:1、水手、机工均为持有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适任证书者
2、驾驶员为大副、二副、三副均可
3、轮机员为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均可
4、未满750KW拖轮的驾驶员可以是值班驾驶员,轮机员为值班轮机员
5、客运部人员包括乘警、船医、厨工及旅客服务员


附录2 海船无线电人员最低安全配员表
--------------------------------------------------------------------------------
| 海区 | 一般无线电设备 |
|------------------------------|--------------------------------------------|
| 近岸航区 | 兼职无线电话务员1人 |
|------------------------------|--------------------------------------------|
| 沿海航区 | 二等报务员1人 |
|------------------------------|--------------------------------------------|
| 近洋和远洋航区 | 一等或通用报务员1人 |
| (国际航线) | |
--------------------------------------------------------------------------------
--------------------------------------------------------------------------------
| 海区 | GMDSS设备 |
|------------------------------|--------------------------------------------|
| A1 | GMDSS限用操作员1人 |
|------------------------------|--------------------------------------------|
| A2 | GMDSS通用操作员1人 |
|------------------------------|--------------------------------------------|
| A3和A4 | 双套 | 专职GMDSS通用操作员1人或 |
| | | 兼职GMDSS通用操作员2人 |
| |--------------|--------------------------------------------|
| | 单套 | 专职GMDSS无线电电子员1人 |
--------------------------------------------------------------------------------
注:1、近岸、沿海、近洋和远洋航区是指1988年船员考试发证规则所界定的区域;
2、A1、A2、A3和A4海区是指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修正案所界定的区域。

附录3 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表
----------------------------------------------------------------------------
| | |600总吨及以上至 |200总吨及以上至 |
|船 舶|1600总吨及以上或|未满1600总吨或 |未满600总吨或 |
|等 级|1500千瓦及以上 |441千瓦及以上至 |147千瓦及以上至 |
| | |未满1500千瓦 |未满441千瓦 |
|------|--------------------|--------------------|--------------------|
| | |船长1人 |同左 |船 长1人 |
| |一|大副、二副、三副各 | |驾驶员2人(但客船 |
| |般|1人(但客船配大副 | |配二副以上的驾驶 |
|甲|规|1人、二副2人; | |员2人;JJ航段的 |
| |定|JJ航段的客船配大 | |客船配大副2人) |
| | |副3人) | |水 手3人 |
|板| |水手3人 | | |
| |--|--------------------|--------------------|--------------------|
| |减|连续航行时间不超 |同左 |连续航行时间不超 |
|部|免|过16小时的可减免 | |过16小时的可减免 |
| |规|驾驶员1人 | |驾驶员和水手各1 |
| |定| | |人 |
|--|--|--------------------|--------------------|--------------------|
| |一|轮机长1人 |同左 |轮机长1人 |
| |般|轮机员3人 | |轮机员2人 |
|轮|规|机 工3人 | |机 工2人 |
| |定| | | |
| |--|--------------------|--------------------|--------------------|
|机| |(1)连续航行时间不|(1)连续航行时间不|(1)连续航行时间不|
| |减|超过16小时的可减 |超过16小时的可减 |超过16小时的可减 |
| |免|免轮机员和机工各 |免轮机员1人、机工 |免轮机员和机工各 |
|部|规|1人; |2人; |1人; |
| |定|(2)自动化机舱可减|(2)自动化机舱可减|(2)驾机合一的可减|
| | |免轮机员2人、机工 |免轮机员2人、机工 |免轮机员和机工各 |
| | |3人 |3人 |2人 |
|------|------------------------------------------------------------------
|服 人|客船按载客定额的四十分之一配备服务人员,但航程不超过55公里或航行
|务 员|按每100名乘客配备服务人员1名。
----------------------------------------------------------------------------
|--------------------------------------------
|50总吨及以上至 |50总吨及以上 |
|未满200总吨或 |或36.8千瓦及 |
|36.8千瓦及以上至|以上挂浆机船 |
|未满147千瓦 | |
|--------------------|--------------------|
|船 长1人 |驾机员2人 |
|驾驶员1人(但客船 | |
|配二副以上的驾驶 | |
|员1人;JJ航段的 | |
|客船配大副1人) | |
|水 手2人 | |
| | |
|--------------------|--------------------|
|无 |连续航行时间 |
| |不超过8小时的 |
| |可减免驾机员 |
| |1人 |
|--------------------|--------------------|
|轮机长1人 | |
|轮机员1人 | |
|机 工1人 | |
| | |
|--------------------|--------------------|
|驾机合一的可减免 | |
|轮机员和机工各 | |
|1人 | |
| | |
| | |
| | |
| | |
|------------------------------------------|
|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可 |
| |
|--------------------------------------------
注:1、驾驶员含大副、二副、三副。
2、轮机员含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
3、轮渡需配备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各1人、水手2人、机工1人。
4、港作船需配备船(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各1人、水手2人、机工1人。
5、没有核定总吨的船舶参照载重吨与总吨的比例掌握。


关于放宽内支线船舶中转、铁路承运的转关和过境集装箱货物的施封要求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公告2002年第7号(关于放宽内支线船舶中转、铁路承运的转关和过境集装箱货物的施封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02年第7号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转关货物监管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法》)的规定,海关对进出口转关货物施加海关封志。跨关区快速通关作业系统推广全国后,各种方式的转关货物和过境货物均施加海关封志办理转关。考虑到内支线船舶中转和铁路承运的转关、过境方式中,运输工具换驳驶离时限性强、运输途中风险性小的特点,各海关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便利、简化措施。为保证统一执法,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可以简化的环节以提高通关效率,经研究决定,放宽内支线船舶中转、铁路承运的转关和过境集装箱货物的施封要求。现对《监管办法》的第二条补充规定如下:

一、对内支线船舶中转和铁路承运的转关、过境集装箱货物,在其商业封志完好条件下,海关可不必施加封志。

二、为确保有效监管,海关对上述不施封转关作业按以下操作:

(一)转关申报单“关锁号”栏目录入商业封志号;

(二)进境地或启运地海关须确定一定的比例,凭船舶舱单或铁路运单,抽查核对货物商业封志是否完好无误;指运地或出境地海关凭电脑转关申报单记录和船舶舱单或铁路运单,验核商业封志,办理海关手续;

(三)其余操作仍按《监管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

三、对已经海关开箱查验或做换箱运输的转关货物,仍按现行规定,施加海关封志,办理有关转关手续。

本公告自2002年4月25日起执行。

特此公告。



二○○二年四月十七日